老字号牌匾门头的设计历程

牌匾的历史发展
牌匾是伴随着篆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并经历了由皇宫官府掌控逐步扩展到民间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风景,
两千多年来,从巍峨辉煌的皇宫建筑和气势庄严的府第衙门,
到遍布城镇乡村的寺庙观宇和楼台亭阁,再到宅院堂屋、书房斋号、店铺商号等等,
中华大地无处不见各式各样的牌匾,即使到海外各地,凡是有华人栖息的地方也都可以看到。
后来的牌匾由篆书演变成榜书,出现在庙堂中,由皇宫开始渐渐流行于民间。
通常店铺作坊用的牌匾被称为字号匾,如人们熟知的同仁堂,电影里的宝芝堂等。
一块匾象征着一个店铺的品牌历史,在历史的翻滚中老匾已不多见,

老字号招牌赏析

a1.jpg

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可以说是“中药”的代名词!1669年创立,
1702年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
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制药精神让这家350多年的老店声名远扬,
享誉海外!同仁堂最早的一块匾额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状元孙岳颁题写。
现在的匾额则是由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所题写
题字属内地著名书画家启功的手笔,香港公开大学、仁济医院亦由他题字。

a2.jpg

黄铭记
(旺角新填地街331号)
由香港书法家华戈题字。

a3.jpg

香港美术专科
94岁时为香港美专题字的真迹。
齐白石,当代中国的国画画家、
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书工篆隶,篆刻自成一家。

a4.jpg

于右任
中国同盟会成员,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近代知名书法家,首创“标准草书”,
被誉为“当代草圣”。

a5.jpg

a6.jpg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
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门外做生鸡鸭买卖的小本生意。
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
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
“德聚全”濒临倒闭。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
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改名为“全聚德”并礼请当时的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匾额。

a7.jpg


东来顺是一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于1903年所创立。
有着京城涮羊肉之冠的美誉。
至今已形成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
其匾额为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书亮先生所书。

a8.jpg

a9.jpg

a10.jpg

现在很多品牌通过设计成牌匾的形式来突出自己的历史,
多以榜书和隶属为主,虽然很少再出现名人题字,
但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近几年兴起的霓虹招牌风格,
牌匾作为标志的出现,是展示店面品牌核心和个性的需求,
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为了统一街道视觉而设计的一模一样,
更多形式的发展,才能让这种中国风的标志更好的创新。
以上文章内容由高鹏设计原创,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声明来自「高鹏设计」,
私自转载会追究法律责任!更多作品和原创观点,请关注高鹏设计官网!欢迎咨询合作。